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联系电话
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
首页 > 产品中心 > 粗中碎设备
拆解恐怖大伊万:惊心动魄的中苏博弈(下)
粗中碎设备

拆解恐怖大伊万:惊心动魄的中苏博弈(下)

时间: 2025-02-25 04:58:57 |   作者: 粗中碎设备

  

拆解恐怖大伊万:惊心动魄的中苏博弈(下)

  国运系列《国运的抉择——从大国博弈的角度解读朝鲜战争》之柒“惊心动魄的中苏博弈(下)拆解恐怖大伊万”

  谨以此文,敬献给我们英勇睿智的父辈,敬献给我们伟大民族之中伟大的理想主义者,敬献给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上篇说到,在赫鲁晓夫时期,尽管恶性事件频发、边境形势紧张,但中苏并未走到武力对抗那一步。

  1964年11月,中方应邀参加苏联十月革命胜利47周年庆祝活动,周恩来总理亲自率团出席。

  注: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当时沙俄采用儒略历,为10月25日,故称十月革命。

  但就在整个世界都以为中苏两国关系即将缓和的时候,在欢庆酒会上,灌多了伏特加的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大放厥词,声称苏联已经赶走赫鲁晓夫,中国也该赶走。

  尽管勃列日涅夫亲自到中国大使馆道歉,但在后面的正式会谈中,苏联坚持认为,中苏之间的分歧,并不会随着赫鲁晓夫下台而改变。

  正因如此,中方代表团启程回国的同时,同样是在11月,苏联忽然加大了边境挑衅的力度。

  从1964年至1969年,苏联挑起的边境事件高达4000多起,平均一天2起多。在这样密集的挑衅下,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爆发,中苏终于开始兵戎相见。

  由于未能在边境冲突中占得便宜,勃列日涅夫开始对中国发出战争威胁,同时试图摧毁中国的核力量。

  解释一句,大伊万是人类历史上威力最大、当量高达5000万吨的沙皇氢弹的别称(设计一亿吨当量,试验时调低了),源自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沙皇伊万四世。此人心狠手辣,外号恐怖伊万。

  但谁也不能否认,苏联的土崩瓦解,恐怖大伊万的最终拆除,中国同样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面对如同核弹一般危险的苏联军事威胁,要延迟引信发作,只有充分做好战争准备,提高对方的军事冒险成本,让他不能轻易下定战争决心。

  1964年上半年,还在赫鲁晓夫下台、祝酒事件发生之前,面对一直在升级的边境形势,针对二战期间苏联被德国突袭的教训,开始提出三线年珍宝岛事件后,针对苏联的战争威胁与核讹诈,中国正式提出“早打、大打、打核战争”“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导思想,进入全民战备阶段。

  得到美国警示后,为了彻底打消苏联的核冒险企图,我们针对性地进行了两次核试验:9月23日,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9月29日,进行了氢弹的首次试验并且是飞机空投试验。

  注:该条约是美苏英签署的,目的是增加另外国家进行核试验的难度,中国当时并未签署。但从国际舆论层面讲,该条约还是对我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也就是说,即便苏联发动核打击,也不能彻底摧毁我们的核力量,我们依然有可能发起对苏联的核反击。

  首次空投30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并成功起爆,说明中国的氢弹已经具备实战能力。

  相比,氢弹的制造工艺很复杂,必须依靠小型核爆形成的高温度高压力才能成功引爆,实战化的难度非常大。

  啰嗦一句,有人总是不能充分理解两弹一星的意义,看看这段历史,应该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注:两弹并非指、氢弹,而是指核弹与弹道导弹,也即核弹头与载具,因为飞机搭载的方式突防能力有限,只有弹道导弹与核弹头的结合,才是当时无解的进攻方式。

  惟其如此,那些蹭两弹一星功臣无上光荣的跳梁小丑,才显得很荒诞可笑、令人齿冷!

  朝鲜战争之后,原本存在变数的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就此定型为中苏结盟对抗美国。

  存在诸多历史积怨而又边界相邻的中苏,同样存在许多潜在的地缘利益冲突,在历史积怨和现实利益的双重冲击下,秉承大国沙文主义的苏联,与秉承自立自强的中国,迟早会爆发严重的冲突。

  因此,斯大林当政期间,一边在面子上给予中国最基本的尊重,一边在实质性的援助上有所保留。像最新的军事装备、最新的军事技术,尤其是核技术,斯大林必然不会给。

  而一路从各种绝境中拼杀出来的,即便面对斯大林也不会示弱,何况是赫鲁晓夫?

  从后面公开的史料来看,赫鲁晓夫并没有跟中国彻底翻脸的意思。否则中国六十年代初爆发饥荒时,苏联就不会同意延长还债时间,甚至主动提出援助粮食。

  关于这段历史,民间争议颇多。有疑问的朋友,自行搜索有关的资料,对照查阅,相信你能得出自己的结论。

  因为在与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尤其是后面两次访华,向来都是敲打别人的敲宗,连续被中国领导层敲打了两次,面子上挂不住,急切想要通过强硬措施让中国服软。可他发力的地方不对,比如偏袒印度,比如边境增兵,都打在国家主权这个中国无法退让的命门上。

  后面的勋宗就更别提了,他的战略视野与战略格局,比赫鲁晓夫又差了好几个层级。

  正是因为战略思维能力上的差距,对于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底层逻辑,勃列日涅夫明显认识不到位。

  要不然的话,对于祝酒事件,苏联绝对不会处理得如此轻率武断,因为这等于是逼得中国转向美国。

  怂恿、操控甚至直接出兵在他国搞政变,美苏两霸早就习以为常,其他小国只能逆来顺受,但中国怎么能忍?

  另外一个暴露勃列日涅夫颟顸的例证,就是珍宝岛事件发生后,苏联准备对中国进行核打击,勋宗居然征求美国人的意见。

  勋宗相信美国人会支持苏联的理由,就是中美曾经在朝鲜以命相博,现在又在越南打生打死。

  他却不想想,原来美国不拉拢中国,是因为中苏关系破而未裂,美国人搞不清楚状况。现在苏联要对中国动用核武,说明中苏关系已经走到尽头,至少十几二十年内不会好转,美国为啥不拉拢中国?

  更何况,朝鲜战争为什么爆发?越南战争为什么爆发?中国又为何需要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离得开苏联的算计吗?

  如果他不向美国人通报,打了就是打了,难道美国还真的会因此跟苏联打核大战?

  1969年8月,帮助平息中苏核危机后,摸清了苏联底牌的尼克松,分别委托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给中国领导人传话,表达中美和解的愿望。中方做出了公开回应,但两国隔阂已久,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契机。

  1971年4月,中方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舆论烘托起来后,周恩来向尼克松发出访华邀请。

  男女青年从认识到谈恋爱,从谈恋爱到结婚,往往需要观察几年。中美建交,自然也有一个观察期。

  中国之所以向美国示好,是为了减轻苏联的战略压力,而不是为了把苏联的仇恨全拉到自己身上。中美贸然建交,有可能促使苏联采取更加极端的措施。

  中苏关系,是没有实质往来的同盟,但既然是同盟,苏联就不能贸然撕破脸,真到有事的时候,彼此还可以互相帮助;中美关系,是有密切互动的非邦交国,随便什么时间都能建交,也随便什么时间都能拉开距离。

  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年轻时代的校尉很久,估计很多人也有同感:咱们干嘛急着答应跟日本建交!

  这可以理解为试婚。或者说,大户人家公子婚前先收个通房丫头,免得正式结婚后不懂人道。

  中日建交,对中国来说,具有三重作用:一是得到一个了解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窗口;二是得到一个观察苏联反应的缓冲期;三是得到一个获得西方资本、技术的窗口。

  访苏之际,尼克松借势中国,得到苏联“避免军事对抗”的承诺,成功摆脱了越战的泥潭,同时双方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迈出了核裁军的第一步。

  1973年6月,勃列日涅夫回访美国,双方签订《美苏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进一步为核竞赛降温、为冷战降温。

  美苏在核竞赛上的降温,不单预示着世界爆发核大战的风险在降低,也表明苏联不再把中国列为主要打击对象。

  谁都知道,苏联要想打赢中国,离不开核武器。苏联放弃大规模发展核武器,也就等于放弃了与中国进行大规模战争的选项。

  在中美的默契配合下,苏联这颗动不动就吱吱冒烟的恐怖大伊万,主动拆掉了引信。

  中美恢复往来后,中苏虽然依然对立,但军事形势逐渐缓和。苏联也知道,得到美国支持的中国,自己根本搞不动。

  不过七十年代石油价格飞涨,苏联也富得流油。好大喜功的勋宗,开始在其他方向疯狂发力。

  到1981年,苏联的直接援助国达到64个,外援总额超过千亿美元,几乎以一己之力或者说华约之力养活了三分之一个世界。

  这也是苏联解体后,前华约国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对俄罗斯积怨颇深的缘故:欺压自己人援助外人,这不是吃里扒外吗!

  校尉点评:其实有个阶段我们也是这样,好在后来纠正过来了。顺便讲个笑话,以前有篇发文里也用过,之所以重复引用,是因为故事比较传神。勃列日涅夫出访埃及,萨达特请求苏联提供三笔经济援助。“第一笔是100万吨煤。”“没问题。”“还要20条远洋货轮。”“可完全!”“最后是一个小要求,我想要一辆自行车,送给孩子做生日礼物。”“那可不成,”勃列日涅夫皱起了眉头,“波兰人不生产自行车。”

  恐怖大伊万之所以恐怖,是因为有巨量的核燃料,七十年代的苏联之所以恐怖,是因为有钱,后面苏联之所以解体,就是因为没钱了。

  而那些被养刁了的盟友,早就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憋了一肚子怨气。原来看在钱的面子上忍着,现在苏联没钱了,他们是说翻脸就翻脸,埃及、利比亚、智利等国莫不如此。

  单是正常的石油价格下行,苏联还能慢慢应付。可到1986年,在美国的支持下,沙特开始大幅增产,致使石油价格雪崩,从接近30美元每桶跌破10美元。

  安哥拉内战没中国的事,这是苏联支援古巴到非洲输出革命,算是苏联主动给自己放血。

  这是一位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虽然他们往往在现实中撞得头破血流。但人类危亡之际,却总是理想主义者站出来力挽狂澜。

  在阿富汗,中国也没有直接出手。但美国人为了援助阿富汗,从中国采购了大量廉价而实用的武器,其中就有仿制苏联的56式(呵呵,历史又开始嘲讽人类了),以及阿富汗所需的山地运输工具——毛驴。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之前的越南战场上,是中苏联手给美国放血。放得美国人实在受不了,这才有了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苏,有了美国人的全球战略收缩,也才有了七十年代苏联的意气风发。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一心想当东南亚小霸的越南,接连入侵老挝和柬埔寨。而苏联为了报复与牵制中国,开始全力支持越南扩张。

  1978年12月,越南入侵柬埔寨的时候,小平的领导核心地位已经确定,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已经确定,自然就有了收拾越南的条件。

  注: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具体分析,参见《俄乌冲突与对越自卫反击战比较:重新感受小平的指挥艺术》。

  抗美援越,本质就是中苏越与美国比血量,不过前者有主场优势,苏联当时也财大气粗,所以美国人耗不过。

  对越自卫反击战,本质就是中美与苏越比血量,中越平分地理优势,谁也谈不上主场,但现在是美国财大气粗,并且美国背后还有庞大的西方国家群体,苏联却接近破产而且是孤军奋战。

  不过美国就没有直接提供军援,而是以经贸合作的方式提高中国自身的造血能力。

  这种局面,与现在中国坚持保持与俄罗斯的正常贸易往来如出一辙。当然,前提是俄罗斯自己能挺住。

  这就出现了一个神奇的局面,中国一边打仗,一边搞改革开放、搞经济建设,更牛逼的是,经济还发展得贼快。

  从1979年开战到1989年两山轮战结束,中国的GDP从491亿美元增长到3477亿美元;越南陷入严重衰退,始终在百亿美元以下徘徊,1989年甚至跌到63亿美元;苏联同样处于衰退之中,从接近9000亿美元下降到8000亿美元出头。

  说明一句,苏联、越南的统计方法不一样,他们的GDP是估算出来的,没那么精确,但足以说明趋势。此外,经济发展本身有通胀,GDP原地踏步就是在衰退,更别说下降了。

  尽管中美关系从1972年开始就得到了缓和,甚至在对付苏联时,彼此还有默契的合作。但真正说战略互信,却是通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建立起来的。

  因为在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美苏是竞争关系,不可能彻底和好。相对而言,反而是相对弱势的中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当然,前提是不能太弱,否则早被老大、老二捶爆了。

  校尉点评:现在美稀宗通过俄乌冲突逼反俄罗斯的行径,与当初苏穗宗通过核讹诈逼反中国,站在美苏争霸、中美博弈的高度,都属于绝对的战略失误!而俄罗斯要想扭转被动局面,也必须跟当年的中国一样,挺过这个艰难的阶段。

  1979年2月,中国出手教训越南,就是跟苏联公开决裂,同年4月,中国宣布不再续签早已名存实亡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给中苏同盟关系正式画上句号。

  由于中苏早就中断了正常的外交联系,此举相当于在法律与现实两个层面与苏联“断交”,西方国家和周边邻国终于彻底放心了。

  从此以后,西方资本、产业和技术开始向中国转移,历尽磨难的新中国,终于开始从站起来转向富起来、强起来的道路。

  写到这里,校尉又忍不住自我夸赞一句,这么漂亮的战略转向,俄罗斯能做到吗、普京能做到吗?

  注:国运系列是2023年3月份写的,到今天,大毛转向中国的趋势更明显,但依然说不上彻底转身。

  为了改变中美苏大三角的不利局面,1982年,心高气傲的勃列日涅夫主动释放善意,但很快病亡,继任的安德罗波夫与契尔年科就职时间都很短,也相继病故。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政局陷入了三年的停滞。如果处于上升期、稳定期,三年停滞关系不大,但对于衰落中的大国来说,停滞就是混吃等死。

  1985年,年富力强的戈尔巴乔夫在苏联人民的期盼中上台,但历史已经彻底掏空了恐怖大伊万的燃料箱。

  面对排队领取黑面包的苏联民众,无计可施的戈尔巴乔夫,试图从美国寻求帮助。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美国人给了他诺贝尔和平奖,然后带走了苏联。

  就好比当年他们祖上,给非洲黑人送去了圣经,然后拿走了他们的土地(南非黑人大主教图图名言)。

  当你拥有她时,即使做错了,也会歪打正着,收获预料之外的惊喜。当你失去她时,即使做对了,也会阴差阳错,坠入凭空出现的深渊。

  至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可爱的中国,回顾一下“国运”系列梳理过的建国历史,你应该会得出与校尉一样的结论:

  因为通过危如累卵的抗日战争、充满歧途的解放战争,我们的祖辈,已完成了最艰难的筑底,因为通过向死而生的朝鲜战争,我们的父辈,已经彻底扭转了晚清以来屈辱不堪的国运!

  我们这代人的历史使命,就是投身国运、助推国运,抓紧完成中华复兴底座上的最后一块基石——台湾,就此奠定中华文明再次强盛千年的根基,奠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基,奠定人类文明向宇宙文明进发的根基!

  不过中考政治要考时事,所以隐隐有点印象。但对于戈氏访华背后复杂的背景、对于戈氏背后风雨飘摇的苏联,别说一个初中生,就算是职业外交人员,恐怕也没有清醒的认识。

  因为谁都没有预料到,短短两年半后,1991年12月,那个曾经雄踞亚欧大陆北部、带给中国巨大生存压力的恐怖大伊万,忽然散作无数碎片,随风飘进了历史的故纸堆。

  而曾经被苏联压得喘不过气来、被迫疯狂挖掘防空洞的中国,却逐渐摆脱封闭与落后,昂首踏上了复兴的道路。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永恒不变的老三,终于成长为中美俄大三角关系中的主角。

  原本继承了苏联主角地位的俄罗斯,却在俄乌冲突中暴露了虚弱的本质,沦为中美俄大三角关系中的配角。

  以美苏争霸为主线的冷战大戏,经过以美俄博弈为主线的单极世界过渡期后,就此让位于以中美博弈为主线的人类发展道路之争!

  是继续在西方盎撒海盗制造的丛林社会中内斗,还是与中国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人类文明推向光辉灿烂的太空时代,既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大的悬念,也是人类必须解答的难题。

  本篇已经提到了改革开放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之间微妙的联系,下篇就此单独开讲。

  以下为国运系列篇目,因为最近加链接总是引发限流,还请朋友们根据文章名自行检索:


相关知识

版权所有:爱游戏平台登录官网_体育app官网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