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1-12 14:31:00 | 作者: 中细碎设备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实力已成为国家总实力的重要体现,然而有一种看似普通的钢材,却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关键指标。
它薄如蝉翼,轻若鸿毛,还可以用手轻易撕开,但却在航空航天、电子通讯等高科技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种被称为手撕钢的神奇材料,曾经让中国饱受卡脖子之苦,但如今情况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
究竟是怎样的黑科技,让美国都开始排队抢购中国产品?中国又是如何在失败700多次后,终于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的呢?
说起中国的钢铁产业,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大而不强,确实自1996年起中国的钢铁产量就已经连续25年排在世界第一。
长期以来在航空航天、铁路、军工等高科技领域,我国的一些高端特种钢材还得依赖进口。
这种尴尬的局面,让中国钢铁工业背上了大而不强的标签,然而就在人们还在感叹中国制造的短板时,一种神奇的钢材悄然改变了这一切。
它就是手撕钢,顾名思义这种钢材薄到可以用手直接撕开,别看它薄如蝉翼,却是钢铁工业中的皇冠明珠。
手撕钢的厚度只有0.015-0.02毫米,比普通A4纸还要薄四分之三,如此薄的钢材,你可能会问它能有什么用,别小看这薄如蝉翼的钢材。
手撕钢因其优异的强度、精度和表面光洁度,以及强大的耐腐蚀、抗氧化、耐热等特性,在航空航天、电子、新能源、军工核电等高精尖领域都存在广泛应用。
更神奇的是虽然手撕钢用手就能撕开,但它却特别耐折,能承受连续20万次的翻折而不断裂,这种特性让它在需要材料柔性的场合大显身手。
正是因为手撕钢的独特性能和大范围的应用,有专家预测,未来我国每年对手撕钢的需求总值将超过百亿元,这一个数字足以说明手撕钢在高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
就是这样一种看似不起眼的钢材,却曾经是卡住中国工业发展咽喉的一根刺,为什么这种薄薄的钢材如此难以制造,中国又是如何在艰难的处境中突出重围的呢?
说起手撕钢的研发之路,能够说是一部现代版的愚公移山故事,在2018年之前手撕钢的核心制造技术一直被日本、德国等国家牢牢掌握在手中。
这些国家凭借技术垄断,将手撕钢的价格抬得比黄金还贵,面对高昂的进口价格,我国曾多次向日德求购手撕钢的生产技术。
但对方却视若珍宝,宁死不肯转让,有日本厂商甚至扬言,中国永远也别想得到手撕钢的制造技术,要用就乖乖买他们的。
这种卡脖子的滋味不好受啊,但中国人向来有着不服输的倔劲儿,既然你不给,那我们就自己研发!
2008年山西太原钢铁集团下定决心,专门成立了精密带钢生产车间,开始了漫长的手撕钢研发之路。
最开始连轧机的轧辊怎么安装,间距怎么设置,对于中国科研人员来说都是一个难题。
但难题再大也挡不住中国人的决心,太钢的科研人员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地摸索,他们面临的不单单是技术难题,还有来自国外的压力和诱惑。
然而太钢的科研人员并没有被这些声音所动摇,他们深知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于是他们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攻关之路。
比如在轧制工序中,轧辊有必要进行24次反复擀压,每次擀压都要重新调节轧辊间距,理论上存在4万多种轧辊排列组合,科研人员要从中找出最合适的那一种。
就这样,钢的科研人员经历了700多次失败,攻克了175个设备难题和452个工艺难题。
终于在2018年,他们成功实现了0.02毫米厚度手撕钢的量产,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改变了中国在高端钢材领域的地位,更在国际市场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当中国的手撕钢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时,整个国际市场都为之震动,要知道在此之前,日本和德国一直是这样的领域的霸主。
他们生产的手撕钢最薄可达0.03毫米,已经称霸市场多年,但是中国的手撕钢一出世,就直接把这个记录给打破了。
太钢生产的手撕钢厚度达到了惊人的0.02毫米,而且宽度在600毫米以上,这种被称为宽幅手撕钢的产品,是日德企业远远达不到的水平。
一时间太钢成为了全球唯一一家能生产宽幅手撕钢的企业,这不单单是打破了技术封锁,更是实现了对国外技术的超越。
中国手撕钢的出现,对国际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是价格这一块,过去,由于技术垄断,手撕钢的价格一度被炒到与黄金比肩。
但随着中国产品的加入,市场供应增加,价格开始回落,虽然相比普通不锈钢,手撕钢的价格仍然很高,但已不再是那种让人望而却步的天价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手撕钢的质量和规格超过了日德产品,这让许多国际大公司开始转向中国采购。
比如苹果、华为等手机巨头纷纷找上门来,争相与太钢签订订单,据报道仅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以苹果为首的美国手机生产商就紧急从太钢采购了12吨手撕钢。
这种情况在过去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要知道美国一直是高科技产品的代表,而现在却要排队购买中国的高科技材料,这种反转能够说是相当戏剧性的。
市场的反应是最好的证明,太钢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一年以后,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即便价格达到了每吨百万元,仍然有大批买家趋之若鹜。
要知道这样的价格已经是普通不锈钢的百倍以上了,一片A4纸大小的手撕钢,就能卖到400元左右,能够说是真正的完成了钢铁的高附加值。
这种市场反应,不仅证明了中国手撕钢的优秀品质,也彻底改变了全球手撕钢的市场格局,过去那种被日德垄断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中国成为了新的市场主导者。
成功并没有让中国的科研人员停下脚步,他们深知,科学技术创新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
那么手撕钢技术的未来会怎么样发展,它又将怎么样影响中国乃至全球的产业格局呢?
在手撕钢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后,中国科研人员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深知,在科技竞争中,稍有松懈就可能被他人超越。
就在去年9月,太钢又传来好消息,他们成功研制出了厚度仅为0.015毫米,宽度达600毫米的手撕钢。
要知道从0.02毫米到0.015毫米,看似只是薄了0.005毫米,但这个突破在技术上的难度可是相当大的,这种不断突破的精神,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缩影。
回顾中国的发展历史,从两弹一星到北斗导航,从天宫空间站到海斗一号,哪一项成就不是在艰难中突破,在质疑声中前进的呢?
手撕钢技术的未来发展,不单单是厚度和宽度的突破,科研人员们正在探索如何进一步提升手撕钢的性能,比如增强其抵抗腐蚀能力、提高强度等。
同时他们也在积极寻找手撕钢在新兴领域的应用可能,随着5G技术的普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柔性电子科技类产品的兴起,手撕钢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它可能会在更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发挥作用,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手撕钢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关乎一个产品、一个企业,更是关乎整个产业链的进步。
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设备,从检测技术到应用研发,每一个环节都在随之升级,这种全产业链的进步,正在悄然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从大而不强逐步向大而强转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的完成高质量发展。
同时它也展示了中国科技工作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坚韧品格,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挑战勇攀高峰,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中国在所有的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像手撕钢这样的中国创新,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为中国制造赢得更多尊重和赞誉。
央视网于2024年5月15日所发布《仅0.015毫米厚!中国造全球最薄最宽手撕钢》
山西省人民政府于2024年4月10日所发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行】薄如蝉翼的“手撕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