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0-16 15:11:25 | 作者: 辅助设备
《通报》选取“三率”调查工作确定的煤炭、铁矿、锰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镍矿、钨矿、锡矿、锑矿、钼矿、稀土矿、金矿、磷矿、硫铁矿、钾盐、石墨、耐火粘土和萤石矿等20种矿产
作为本次通报的对象,对比分析了“十三五”初期与“十二五”初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变动情况,总结了近年来涌现出的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
“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是快速推进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促进矿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可以为开发利用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鞠建华表示,“通报的最大亮点是,对各省区主要矿产储量与产量占比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指标的选取上,第一次选取了产能利用率,对采矿产能利用率和选矿产能利用率进行了调查评价,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了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重要矿产资源主产区(矿产资源产量占比不小于10%的省区)是矿产资源监督管理、供给侧改革与绿色矿山建设的重点区域。煤炭主产区是山西、内蒙古、陕西,原煤产量占全国的67.31%;铁矿主产区是河北、辽宁、四川,铁矿石产量占全国的50%;铜矿主产区是江西、内蒙古、云南,铜矿石产量占全国的68.75%;铝土矿主产区是广西、河南、山西,铝土矿产量占全国的79.52%;金矿主产区是福建、山东、内蒙古,金矿石产量占全国的58.64%;石墨主产区是黑龙江、内蒙古、山东,石墨产量占全国的90.07%。而储量占比高但产能占比小的省份,可当作我国矿产资源产能接替区。
“十三五”初,我国20种矿产采矿权18544个,其中正常生产矿山6745座。与“十二五”初期相比,锌矿、铁矿、锰矿、硫铁矿、普通萤石、钼矿、锡矿生产矿山数量降低50%以上,稀土、镍矿、锑矿、煤炭生产矿山数量降低40%以上,石墨、金矿、铜矿、钨矿、钾盐、铅矿、耐火粘土生产矿山数量降低10%以上。开发利用技术水平低的矿山不适应当前市场形势,多数已经被淘汰。
与“十二五”初期相比,煤炭、铁矿、钨矿、稀土、锡矿、硫铁矿、镍矿和金矿的产量基本保持稳定,石墨、普通萤石、锑矿和锌矿产量降幅超过35%,锰矿石产量降幅超过55%。20种矿产总设计采矿能力78.53亿吨/年,实际采出矿石57.16亿吨/年,平均采矿产能利用率72.79%;总设计选矿能力34.14亿吨/年,实际入选矿石量19.83亿吨/年,平均选矿产能利用率58.10%。
我国20种重要矿产资源选矿集约化程度低,平均仅32.58%。钼矿、铝土矿、钾盐、稀土、铜矿、铁矿、磷矿选矿行业集约化程度高,其中97.26%的钼矿选矿产能集中在11座大型选矿厂中。锰矿、硫铁矿、锑矿、金矿、锡矿、锌矿、镍矿和萤石等矿种选矿行业集约化程度居中。钨矿、铅矿、石墨选矿行业集约化程度低,分别为28.79%、20.94%和13.88%。
共伴生资源利用成效明显。我国矿产资源典型特征是单一矿产少、共伴生矿产多。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成效明显,20种矿产中含有共伴生组分59种,其中的8种组分已被不同程度回收利用。各矿山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介于20%~80%,不一样的行业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水平差距较大,黑色金属矿山、化工矿山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水平明显低于有色金属矿山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水平。
20种矿产年排放废石19.65亿吨,年利用废石3.49亿吨,平均废石利用率由“十二五”初期的11.76%提高到17.77%,废石循环利用潜力巨大。铝土矿、锑矿、石墨、锡矿、钨矿、煤炭、萤石、铅矿、硫铁矿和镍矿废石循环利用率高于全国中等水准(17.77%),磷矿、金矿、铁矿、锌矿、铜矿、锰矿、稀土矿和钼矿废石循环利用率低于全国中等水准。废石大多数都用在矿山地下开采采空区的充填料,其次用于修筑公路、路面材料、防滑材料、海岸造田、用作建筑材料的原料,个别矿山用作再选有用组分。铁矿、煤炭、金矿、铜矿和磷矿等5种废石排放量占20种矿产废石排放量总数的87.62%,煤矸石利用率高于全国废石循环利用率。
除耐火粘土不经选矿直接利用外,其余19个矿种共计排放尾矿6.51亿吨,当年尾矿利用量不足1.24亿吨,平均尾矿循环利用率从“十二五”初期11.8%提高到18.97%。煤炭、锑矿、萤石、钨矿、石墨、硫铁矿、锰矿、锡矿、锌矿和铁矿尾矿循环利用率高于全国中等水准,金矿、铜矿、稀土矿、磷矿、铅矿、镍矿、钼矿、铝土矿和钾盐尾矿循环利用率低于全国中等水准。尾矿循环利用的方式最重要的包含地下开采采空区的充填,其次用作修筑公路、路面材料、防滑材料、海岸造田、用作建筑材料的原料,个别矿山用作再选有用组分。铁矿、铜矿、钼矿、金矿和铅矿等5矿种尾矿排放量大,占20种矿产尾矿排放总量的79.26%;铁矿尾矿循环利用率为20.28%,稍高于全国平均尾矿循环利用率,铜矿、钼矿、金矿和铅矿尾矿循环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十二五”初期相比,“十三五”初期各矿种废石排放强度相对平稳。我国平均废石排放强度为11吨/吨精矿、12.22吨/万元产值,即每生产1吨精矿排出废石11吨、每增加1万元工业产值排出废石12.22吨。有色金属矿产是吨精矿废石排放强度、万元工业产值废石排放强度大的矿种。吨精矿废石排放强度较大的是钼矿、钨矿、铜矿、铝土矿、铅矿,分别为835吨/吨精矿、185吨/吨精矿、159吨/吨精矿、129吨/吨精矿、113吨/吨精矿。万元工业产值废石排放强度较大的矿种是铝土矿、锌矿、金矿、钼矿,分别为90吨/万元产值、70吨/万元产值、48吨/万元产值、45吨/万元产值、40吨/万元产值。
我国平均尾矿排放强度3.87吨/吨精矿、4.26吨/万元产值。吨精矿尾矿排放强度较高的矿种有钼矿、钨矿、锡矿,分别为496吨/吨精矿、239吨/吨精矿、120吨/吨精矿。万元产值尾矿排放强度较高的矿种有钼矿、铜矿、石墨、金矿,分别为50吨/万元产值、32吨/万元产值、30吨/万元产值、23吨/万元产值。
节能环保、采选工艺智能化控制、采选设备大型化成为矿业技术发展的趋势,煤炭综采液压支架、300吨级重型卡车、大型电铲、节能型液压钻机、半固定移动式破碎机、大型轮斗挖掘机、高压辊磨、尼尔森选矿机、浮选柱、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等一大批先进采选装备的引进和研发,极大提高了我国矿产资源利用技术水平。
以充填法采矿技术、露天开采可视化调度管理系统、远程遥控采矿技术为代表的采矿技术在煤矿、金属矿采矿中得到普遍应用;厚煤层智能化综采技术及薄煤层综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铁矿矿浆远程输送技术、铁矿破碎预选技术,反浮选技术被多家矿山采用;铝土矿选矿技术实现工业化并开始推广;电位调控浮选法在有色金属选矿中取得良好的分选效果;堆浸、原地浸出、生物浸出技术等在低品位铜、金、银矿和离子型稀土矿开发中大范围的应用,一大批低品位、共伴生、复杂难选冶的矿产得到开发利用。